前面
本来是想在CPP相关的文里面讨论一下内存管理的事情,不过想了一想,还是放到编译相关的文章里面谈会更合适一些。
这次关于CG的讨论只关注一些基本原理以及算法,不涉及到并行GC等高级话题(水平不够Hold不住)。
正文
作用域(RAII的一个应用)
在C++中,我们知道一个对象的生存周期是与它的作用域有关的。例如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#include <stdio.h>
struct Info
{
int a;
Info(int va) :a(va) { printf("Hello, Info %d.\n", this->a); }
~Info() { printf("Bye, Info %d.\n", this->a); }
};
int main(int argc, char** argv)
{
{
Info info(1);
{
Info i(2);
}
}
return 0;
}
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一个方案:用一个对象包裹分配的内存地址,当该对象出了它作用域之后自动调用free/delete,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#include <stdio.h>
struct Info
{
int a;
Info(int va) :a(va) { printf("Hello, Info %d.\n", this->a); }
~Info() { printf("Bye, Info %d.\n", this->a); }
void say() { printf("this is %d\n", this->a); }
};
template<typename T>
struct SmartPtr
{
T* ptr;
SmartPtr(T* p) :ptr(p) {}
~SmartPtr() { delete ptr; }
};
int main(int argc, char** argv)
{
{
SmartPtr<Info> i1(new Info(1));
{
SmartPtr<Info> i2(new Info(2));
i2.ptr->say();
// 注意赋值操作符带来的错误!!!
// 如果i2是从i1而来: SmartPtr<Info> i2 = i1;
// 那么,i2一旦出了作用域,就会连带将i1的内存释放掉,而这显然是不正确的!
}
}
return 0;
}
这当然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——如果分配的内存希望能够在出了作用域之后继续存在怎么办?况且依旧无法对上面的代码注释中提到的情况作出应对。
引用计数
引用计数其实是很常见的,比如在操作系统中需要记录某内核对象的引用次数,只有当该对象的计数为0的时候才能销毁该对象;再比如COM对象的引用计数。示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#include <stdio.h>
class Info
{
public:
int a;
Info(int va) :a(va) { printf("Hello, Info %d.\n", this->a); }
~Info() { printf("Bye, Info %d.\n", this->a); }
void say() { printf("this is %d\n", this->a); }
};
template<typename T>
class SmartPtr
{
public:
struct refStruct
{
T* ptr;
int refc;
}* sptr; // 注意这里并非是直接将计数放在Smartprt中,而是加了一层。
SmartPtr() :sptr(0)
{
}
SmartPtr(T* p) :sptr(0)
{
if (sptr == NULL)
{
sptr = new refStruct;
printf("new refStruct here\n");
sptr->ptr = p;
sptr->refc = 1;
}
}
~SmartPtr()
{
if (sptr != NULL)
{
--sptr->refc; // 析构的时候减少计数
if (sptr->refc <= 0)
{
delete this->sptr->ptr;
this->sptr->ptr = NULL;
printf("dead refStruct here\n");
delete this->sptr;
this->sptr = NULL;
}
}
}
SmartPtr<T>& operator=(SmartPtr<T>& sp)
{
if (this != &sp)
{
this->sptr = sp.sptr;
this->sptr->refc++; // 赋值的时候增加计数
}
return * this;
}
int refCount()
{
if (this->sptr)
{
return this->sptr->refc;
}
}
};
int main(int argc, char** argv)
{
{
SmartPtr<Info> i1(new Info(1));
printf("i1 ref count: %d\n",i1.refCount());
{
SmartPtr<Info> i2(new Info(2));
printf("i2 ref count: %d\n", i1.refCount());
SmartPtr<Info> i3;
i3 = i1;
printf("i1 ref count: %d\n", i1.refCount());
printf("i3 ref count: %d\n", i3.refCount());
}
printf("i1 ref count: %d\n", i1.refCount());
}
return 0;
}
其实上面的例子也就是shared_ptr的原理了。注意到引用计数字段并没有直接放在Smartptr对象中——因为计数只与原始指针有关,一旦直接放入Smartptr对象中,赋值的时候就会产生副本,计数递减就只是对副本的操作,从而使得内存泄漏。
附上面代码的结果:
僵局:循环引用
仅从结果来看,引用计数工作的很好。
然而确实如此么?请注意这样一个事实:上面的对象是没有包含其他对象的指针的!
我们将代码改动一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
85
86
87
88
89
90
91
92
93
94#include <stdio.h>
template<typename T>
class SmartPtr
{
public:
struct refStruct
{
T* ptr;
int refc;
}* sptr;
SmartPtr() :sptr(0)
{
}
SmartPtr(T* p) :sptr(0)
{
if (sptr == NULL)
{
sptr = new refStruct;
printf("new refStruct here\n");
sptr->ptr = p;
sptr->refc = 1;
}
}
~SmartPtr()
{
if (sptr != NULL)
{
--sptr->refc; // 析构的时候减少计数
if (sptr->refc <= 0)
{
delete this->sptr->ptr;
this->sptr->ptr = NULL;
printf("dead refStruct here\n");
delete this->sptr;
this->sptr = NULL;
}
}
}
SmartPtr<T>& operator=(const SmartPtr<T>& sp)
{
if (this != &sp)
{
this->sptr = sp.sptr;
this->sptr->refc++; // 赋值的时候增加计数
}
return * this;
}
int refCount()
{
if (this->sptr)
{
return this->sptr->refc;
}
}
};
class Info
{
public:
int a;
SmartPtr<Info> link; // 注意这里的link!!!
Info(int va) :a(va) { printf("Hello, Info %d.\n", this->a); }
~Info() { printf("Bye, Info %d.\n", this->a); }
void Say() { printf("this is %d\n", this->a); }
void LinkTo(const SmartPtr<Info>& link) { this->link = link; }
};
int main(int argc, char** argv)
{
int* r1 = NULL;
int* r2 = NULL;
{
SmartPtr<Info> i1(new Info(1));
r1 = &i1.sptr->refc; // 取地址
printf("i1 ref count: %d\n",i1.refCount());
{
SmartPtr<Info> i2(new Info(2));
r2 = &i2.sptr->refc; // 取地址
printf("i2 ref count: %d\n", i2.refCount());
// 令其发生循环引用
i1.sptr->ptr->LinkTo(i2);
i2.sptr->ptr->LinkTo(i1);
// 打印计数值
printf("i1 ref count: %d\n", i1.refCount());
printf("i2 ref count: %d\n", i2.refCount());
}
printf("i1 ref count: %d\n", i1.refCount());
}
//
printf("Final: ref i1 = %d, ref i2 = %d\n", * r1, * r2);
return 0;
}
附上上面的代码执行结果:
发现引用计数不再发挥效用了!!
图示会更加清楚:
注意,这里在Info对象中添加的link字段。实际上,该字段可以认为是与Java/C#/Python中的引用一致的东西。前面的文章里面有提到过引用和指针之间是不同的,在这里将会有实际的体会:引用的概念比指针要更加高级与抽象。
如何破解这个僵局呢?
破局
破局的要点还是在上面那张图中:link->连线->方向+节点->有向图!
如果我们能够在GC之前把回边砍掉,从而恢复正确的引用计数,那么就可以正确完成垃圾回收了!
这里说明一下,上面的那张图实际上不是很正确:为了与计数对应而删掉了有向边——事实上有向边是没有删掉的(因为计数的减少并非有向边去掉导致的)。
在图中找出一个回边并不是个难事——遍历扫描一下就可以了。发现回边之后更改边两端的节点的引用计数即可。
然而在对一个图进行扫描的时候需要知道起点,而很多时候,分配的内存相互引用形成的图并非是一个连通图,于是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概念:Root集合。
Root集合与Mark-Sweep
所谓Root集合,其实就是GC回收时,扫描开始的“点”。例如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SmartPtr<Info> g_i1(new Info(123));
SmartPtr<Info> g_i2(new Info(456)); // ----> ①
void addLinkTo(SmartPtr<Info>& ptr, int num)
{
ptr.sptr->ptr->link = SmartPtr<Info>(new Info(num));
}
int main(int argc, char** argv)
{
{
addLinkTo(g_i1,789); // ----> ②
SmartPtr<Info> i1(new Info(1)); // ----> ③
{
SmartPtr<Info> i2(new Info(2)); // ----> ④
addLinkTo(i1,11); // ----> ⑤
}
}
// ----> ⑥
addLinkTo(g_i1,1234); // 这里把以前的789那个对象给顶替了。如果不对其进行回收的话,将会产生内存泄漏。
//
...
}
不难发现,Root集合一般而言,是由全局变量,静态变量,寄存器值,方法参数,或者是由程序入口所在域及其子域中的变量等构成的。
前面我们已经知道每次加一个Link,就可以在相应的节点上加上一条有向边,那么上面的代码可以对应下面的图,表号对应代码中的注释:
注意内容为789
的那个节点。这个节点是可以确定属于垃圾的。通过以上的描述,也不难发现Root集合应当包含的节点。
当我们根据Root集合进行扫描的时候,把可达节点做上标记(Mark)并收集起来,然后将不可达节点删除(Sweep)掉,就可以完成GC过程了——这就是Mark-Sweep算法的原理。
至于Root节点们,当它们出了自己的作用域之后必然将会被删除,到那时,剩下的所有节点都不再是可达节点,从而会被全部回收(当然对于全局变量,程序一旦结束,OS也会回收这些内存的)。
更进一步:三色标记模型
注意,截至到上一个部分,我们都是在对图的结构稳定情况下进行处理的,也就是要求当GC进行的时候,整个程序都应当停下来,不再对内存进行分配,直到GC过程处理完毕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“Stop The World”。
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,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,然而对于交互式系统和实时系统这是无法接受的——至少,对于一个自动驾驶系统,如果该减速停车的时候来了一次GC,后果不堪设想。
这就需要另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将这个时间碎片化,分散出去。引用计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这些,但还不够,于是,增量收集登场了。
在这个过程中,增量/并行算法将“无用垃圾信息收集穿插于程序执行过程中,避免对程序的长时间打断”。通常,由于应用程序本身总是在改变图的结构,因此将程序视为“改变器”;而GC模块,则视为“回收器”。
三色标记模型作为对Mark-Sweep的拓展补充,在增量标记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在前面介绍LCA的文章中已经对染色法有过一定的介绍了,这里依旧是分阶段进行染色的,不过略有不同。
- 对于未访问过的对象,标记为白色;
- 对于已经访问过,但是其子对象还没有访问过的对象,标记为灰色;
- 对于连子对象也访问过的对象,标记为黑色。
显然Sweep阶段完成之后,白色节点是属于不可达节点的,应当删除。但就上面描述而言,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。而三色标记模型则明确了两个要点:
- 黑色节点是不能够直接指向白色节点的。
- 所有的灰色节点都处于一个待处理的数据结构中,也就是说,灰色节点属于一个中间态。
应该明确这样的一点:标记颜色的目的,是为了保留当前结点的状态。
很显然,当改变器对图中的一个黑色结点进行更改的时候(注意,出现了黑色节点也就说明了Mark过程是正在进行(或者已经Sweep了)),例如进行了一个LinkTo的操作,这个操作使得黑色节点变成了灰色节点。这个更改必须被及时、高效地的通知给收集器,通常情况下,这需要使用到“写障碍”或者是“读障碍”,他们基本都是利用OS,对相应的内存加上“读/写”锁来完成的。
另一种流派,复制收集(Copying GC)
相对于Mark-Sweep而言,复制收集更加易于理解,但一样要进行一次扫描阶段。
复制收集的主要做法是首先为应用程序分配一个大内存,然后将其一分为两个Pool。
初始化阶段任选一块内存作为Pool,命名为SrcPool,另一个命名为DestPool,应用程序的所有内存申请均从SrcPool中划分。
当SrcPool中没有足够的可用空间时,触发GC。
GC的扫描阶段标记完毕可达节点。
GC的复制阶段将SrcPool中所有标记的可达节点复制到DestPool,复制完毕之后,交换两个Pool的引用。
剩下的就是以上过程的迭代了。很显然,两个Pool起到了内存池的作用,并且内存经过了整理压缩,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内存碎片的问题,并提高内存页的命中率;但这种方式的一个不好的地方在于它至少要浪费一半的内存空间;更有甚者,如果采用DFS(无论是否显式栈),还是基于额外队列的BFS,都需要另外的空间。
由于Copying GC也是有着扫描这一过程,因此三色标记模型实际也是可以在这上面采用的。
Cheney算法
为了解决额外空间的问题,Cheney算法利用复制对象过程中的特点(对象复制过后是紧凑的),采用destPool中的scan到next中间部分的记录作为BFS的队列(scan与next是两个指针),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。
现在使用四个对象来简单说明一下这个算法:
首先是R对象作为Root被首先复制到DestPool中。R中保存了对象C与D的引用,这两个引用依旧指向SrcPool。
于是复制C和D到DestPool中,同时更改R中两个引用的指向,使其正确。
此时D中的引用仍旧指向SrcPool。
复制对象E到DestPool中,更改对象D中对E的引用的指向。
图中的S与N代表了scan指针与next指针。当scan最终等于next的时候,对该Root的处理结束。
引用与指针的区别再一次体现了出来:这里的引用包含了指向SrcPool的指针,被以此为标识来说明引用的对象是否还处于SrcPool中。
在编译课程中的GC就使用了该算法,当然实际过程会相对麻烦一些。
世代收集
分代的思想是基于这样的事实的:
- 总是有那么一部分内存是变化不大的;
- 当一块内存在一次或者多次GC中存活下来,那么它继续存活的几率会比较高;
- 新分配的对象总是会马上死亡,无法经过第二次GC。
于是可以按照“代”将堆划分出来,比如将堆为老中青三代:
- 新分配的对象总是从青年堆中分配,GC总是首先在青年堆中进行;
- 将青年堆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中年堆中;
- 当中年堆满的时候进行一次在中年堆上的GC,存活下来的对象复制到老年堆中;
- 当老年堆满的时候,进行一次老年队上的GC,此时可以用Mark-Sweep或者Copy-Compact(这是在当前堆上进行的,该方法类似于内存碎片整理)等方法进行回收,一般来讲,尽量还是在回收后将对象紧凑放置。
上面只是世代收集的思想,当然也可以分成更多世代,视设计而定。